金言玉語13經濟戰略與經營策略 金崇仁
亞洲的經濟成長率在近年創下新低,四小龍都呈衰退,創下戰後經濟的跌幅紀錄。這是否意味著亞洲模式(Asian model)已不可行?亞洲模式發展的核心,是藉由高儲蓄率提供的巨額資金轉化為經濟成長所需的政策和投資,促使國內生產急速成長,另透過出口過剩產能來達成貿易順差。
如今的美國儲蓄率已有所提升,一旦美國消費成長落後於GDP成長,或是美國的貿易逆差逐漸收縮,甚至變成貿易順差時,亞洲的經濟結構和戰略若不改變,恐將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一,美國的經濟戰略
美國的經濟戰略的主要內容就是通過美國貿易赤字擴大內需(民間消費率提升和儲蓄率下降,及以消費為主導的經濟成長模式)向全世界“銷售”美元,依靠美元持續貶值和利用金融衍生產品來獲取鑄幣稅。
1, 次級房貸
美國為什麼會所謂的“次級房貸”泡沬?很多人從槓杆率,金融監督管理來分析原因,其實這只是表面現象。這些分析沒有著眼於美國的國際經濟戰略,因此,解釋不了美國為什麼通過了那麼多加強對製造業、公司、銀行、證券、保險業監督管理的法律,而獨獨堅決反對對“次級房貸 ”以及金融衍生工具加強監督管理呢?主要還是要利用金融衍生產品來獲取鑄幣稅。
2,鑄幣稅
美國的經濟戰略的主要內容之一就是通過美國貿易赤字增長向全世界銷售美元和相當於美元的金融衍生產品來獲取「鑄幣稅」。由於美元是國際貨幣,我們銷貨到美國去,然後從美國換來了大量美元,而過一陣子要接受美元貶值。紙幣票面值扣除印鈔成本之差額就是「鑄幣稅」。
3,馬歇爾計劃
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提出馬歇爾計劃:美國政府把美元借貸給受援國,向受援國發放相當於美國黃金儲備三分之二的130億美元貸款;受援國利用這些美元購買美國的商品,包括消費品和資本品。美國所擁有的強大的政治、外交、軍事和文化力量保證了受援國賴賬的風險發生機率為零。另外創立的「布雷頓森林國際貨幣體系」規定美元與黃金的固定比價,當時一盎司黃金35美元,現黃金已是700-1000多美元,用同樣的黃金,美國就可以用它們償還更多的美元債務 也保證了美國能够超額地獲得本金和利息的回報。
4,金融膨脹
美國金融資產總量,1952年為1.47萬億美元,2008年底達145.5萬億美元,56年間增長97倍。由於金融資產膨脹速度遠快於GDP(國內生產總值)增速,根據支出法GDP的統計,貿易逆差國會有儲蓄缺口(儲蓄率小於投資率);貿易順差國則會有儲蓄盈餘(儲蓄率大於投資率)。全球前四大經濟體只有美國儲蓄率一直小於投資率,美元於全球經濟成長格局和貨幣體系中居於中心地位。
二,日本的失落十年經驗
日本在1990起的經濟衰退,曾將銀行調降利率至零,可是適得其反造成企業不敢借錢,甚至想償還債務或增加儲蓄,企業和國民的所得收入也因低利率而壓縮減少,使得內需市場景氣惡化。此時,政府又未代替民間推動公共建設、擴大內需。造成貨幣價值降低,出口增加,進口減少,形成以外需為主的經濟成長現象,因此造成日本的經濟失落十年經驗。
泡沫經濟瓦解後,資產暴跌,損失約1500兆日圓,但GDP 卻維持不墜。 內閣現在提出的「投資減稅」方案如果成功,有助於提振經濟。日本經濟變化最劇烈也最明顯的就是:日本從人口快速成長的年輕社會,轉變成人口快速減少的高齡化社會。成功地完成了為因應新商業環境的「企業再造工程」,以全新的經營模式,而在日本飛特族(英文free 自由與德文arbeiter 勞工的拼合)越來越多的趨勢下,日本企業對於員工的重視程度,仍維持一貫的傳統三種神器-和諧的勞僱關係,終身僱用制度以及年功序列制度。而適日本和中國台灣之間存在著密切的互補關係。中國台灣擁有低成本勞力和具發展潛力的市場,需要日本的資金和技術。
三,中國的和諧世界計劃
中國經濟戰略學習美國:中國呈現出了效率提高、財富增加、產能過剩而「基尼系數」擴大財富過度集中,以致造成消費需求不足,產能過剩了,只是因為多年來的外貿順差把過剩的產能輸出至國外,在國內則實現了低水平的產能與需求的基本平衡。
對中國而言,經濟成長過度依靠投資和貿易順差,未來將放鬆管制過度的金融體系、透過金融發展來推動形成以消費為主導的經濟成長。在金融發展過程中,中國還會積極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和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中國將實行「和諧世界計劃」是:首先,對〝內〞提高低收入群的收入,縮小「基尼系數」以提高整個社會的消費能力,以提高農產品價格作為一個龍頭政策,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增加,才能提振國內消費;對〝外〞是用創造國外需求的辦法,由政府主導來輸出產能,把過剩的機械、電力、道路、鐵路、住宅等多種產能輸出。同時,通過長期貿易順差積累的外部信用如何轉化為中國信用的提升,將成為現有經濟格局下中國對外經濟戰略的核心。「和諧世界計劃」中,人民幣的國際化勢在必行,努力讓人民幣成為世界儲備貨幣中的一種,與美國、歐盟、英國、日本等分享「鑄幣稅」。
四,台灣的產業結構調整
2009年台灣的經濟成長率-2.97%,主計處預估2009年出口衰退20.1%,台灣的經濟成長主要由國外淨需求的對外貿易所貢獻,台灣出口中有四成是出口到中國,而且大部分是電子零件、機械設備與原物料與產品。這是因為過去台商到中國投資,因投資帶動貿易的效果。2008年10、11、12月,中國對美國的出口成長率分別12.44%、-6.13%與4.14%,但台灣對中國的出口成長率卻分別重挫-19.9%、-38.5%與-54%,可知當中國對美國出口衰退時,台灣對中國的衰退幅度更大。調整我國中長期之產業結構,首先政府應解決當前的失業問題,兼具提昇內需。在中長期產業結構的問題上,現在應設法擴大內需,讓商業、文化、教育、醫療等服務領域占國內經濟比重提高。另兩岸產業結構問題,當中國投資的產業轉向上游製造業時,台灣產業能否有機會向下游具有品牌的最終消費品發展?或改向研發創新中心發展?或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大陸生產,台灣銷售」或「世界精品透過台灣銷售大陸」,適可充分利用及配合中國的「世界工廠」和「世界市場」的發展趨勢。
(作者為日本九州産業大學博士,中華民國第十五屆國家十大傑出經理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